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当年华、事业蒸蒸日上,可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但他们却舍下牵挂的家人、舒适的生活,从沅澧之滨,奔赴到环境恶劣、贫苦落后、疾病肆虐的异国他乡,成为一名医疗援助工作者。一袭白衣之下,是仁爱济世的至诚之心,跨越距离与国界、超越民族和种族,传递着对生命的无声承诺。4个援藏援非故事,不一样的经历,一样的信仰。
雪域高原:缺氧,不缺爱
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雪山巍峨入云,景色十分壮观。但高原空气干燥、氧气稀薄,让许多心有藏地情怀的人望而却步,可这未能阻挡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疗队伍前进的脚步。这里缺氧,但不缺精神、不缺力量。纵使人员不断更迭变换,每个人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用工作点滴去守护藏族同胞健康。
隆子县人民医院外景
义诊现场的藏族同胞
李军:诗人的情怀
隆冬,距离2019年春节不到1个月,西藏早已进入大雪封山时节。按照惯例,援藏干部是在封山前安全离藏,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聚,但此刻,李军还奔波在隆子的各个乡镇开展考核工作,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兑现本年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让基层医务人员过一个安心祥和的藏历年。“还没回呢,不过快咯快咯......”面对亲友、同事的询问,李军的言语间依旧十分轻快,不见抱怨。
李军(右二)看望结对帮扶户
这是李军任隆子县卫生局副局长的第3个年头,作为常德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干部,他还有半年任期届满。援藏前,李军任常德市卫生局团委书记正科级干部(机构改革后任常德市卫计委财务科科长),从正科到副科,很多人不解这样的“降级”,但李军不以为意。“想多做点有意义的事”,他曾说。临床医学毕业的李军身上兼有医者的济世情怀和文人的浪漫主义,在隆子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他时常用诗句来表达,信手拈来、随性洒脱。
李军组诗部分节选
《致援藏干部》
百余骄子下西藏,三载青春献山南。十年磨剑绘蓝榜,千曲争鸣唱湘江。
《致亚堆扎拉山》
弥烟屏峦留画笔,白雪青峰矗云间。疑是唐寅文兴起,只识仙姑处九天。
《赞隆子》
日照山前青稞田,红霞飞鹰翔蓝天。借问仙草何处盛,寻途牦畜隆子间。
《文英亭敬》
何其郎州多杰子,文兮隆子壮雄志。英才天妒红尘缅,亭报春晖满园枝。
(李军语:以此文敬挽第二任援藏干部何文英,其人英才博学,工作细致,不幸遭遇车祸,因公牺牲。)
《立秋》
乳鸦啼散梧桐空,流萤赤雁觅秋风。云天碧霄浣凉夏,正值西藏佳节中。
李军的诗人情怀不止在文采飞扬的字里行间,更多的体现在对藏族同胞的医疗援助工作中。在隆子县,他分管医政医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药品及设备采购以及办公室等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入调研谋划、强化规范管理、狠抓民生项目,隆子的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不俗成绩:县卫生局年度综合考核工作在山南市的排名,从2016年的第7名、2017年的第4名到2018年的第2名,实现“三连跳”;县人民医院率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山南市第一家县级二甲医院,目前正利用援藏资金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打造成高标准的区域中心医院,预计2019年上半年竣工;医政医改工作位列山南市第1名、西藏自治区第6名,被给予200万奖励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受到自治区表彰,其工作经验作为“隆子模式”在全区予以推介;疾控工作等也均走在山南市前列。
根据上级结对帮扶的工作要求,李军一年四次下到日当镇曲果塘村,为结对贫困户开展义诊、捐资捐物,争取政府纳入民政特困救助对象,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助。两年来,其个人捐助金累计四千元,发放油米等生活物资近万元。同时他还帮助男方智力脱贫、熟练掌握了车辆驾驶技术,使其有了稳定的工作。因表现出色,李军个人年度考核先后被湖南省援藏工作总队、隆子县人民政府评为“优岗”。
佘雪娟:手记里的深情
2016年7月,很少出远门的常德市中心血站质管科副主任佘雪娟第一次来到雪域高原。她个子娇小、文质彬彬,十足文弱书生的样子。当她把愿意援藏的决定汇报给领导时,大家内心不免有些担忧:身体受得住么?而事实证明,小身躯里有大能量。
工作中的佘雪娟(左)
出现高原反应是意料之中的事,好在身体还能适应,待稍微缓解,佘雪娟便投入到工作之中。与常德市中心血站相比,隆子县人民医院的生活节奏并不快,但佘雪娟依旧经常在节假日坚守岗位。她说,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忙一点好,既可以多帮助医院又可以缓解思念之情。休息之余,她写下17篇《援藏手记》,娓娓道来的,是500多个日夜的缩影。《送行》,是临行前的忐忑和不舍;《初入藏》,是初访高原的新鲜与磨合;《馄饨的思念》,是对家人深情的诉说与剖白;《醉美扎日行》,有高原独有的美丽和宁静;《情暖藏胞》和《下乡体检散记》,是与藏族同胞相处的感动与感悟......记录最多的,便是和援藏医疗队的下乡义诊活动。每次下乡义诊,路途遥远、艰险难测,但藏族同胞积极热情、虔诚有礼,这让医疗队真正感受到藏区医疗条件的不足,明白肩上责任的重量。
援藏期间,佘雪娟坚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以随时等待医院的召唤。虽已完成援藏任务,但她让检验技术在隆子县落地生根。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协助隆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仪器维护使用记录等;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指导检验科制作的质控图和《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得到“二甲”医院终审专家的赞扬和高度认可;她还指导科室开展了多个新检验项目,并举办相应项目理论知识与临床意义培训,使医院检验科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7年,佘雪娟先后获得“隆子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援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漂洋过海:彼岸,更亲近
如果要走出国门,非洲定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不少国家物质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传染疾病肆虐,还有的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发……但医疗无国界。1973年,湖南省向塞拉利昂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1985年又增加了向津巴布韦派遣医疗队的任务。1978年6月,常德市第一次加入援非医疗队伍。即便困难重重,医疗工作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艰难,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壮观的维多利亚瀑布
哈拉雷大街上美丽的兰花树
王强:让视界更清晰
2018年12月25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纪念援外医疗45周年座谈会,受邀参会的王强就此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写道“援外医疗,无怨无悔”。这是他公开发布的三条朋友圈信息之一。
患者rugiatu bah的母亲为王强送上感谢牌匾
王强是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湖南省第18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任务结束归国已有一年半,仍时常有人好奇问他:非洲热么?真有那么穷吗?亲历过非洲的王强明白,热和穷远不足以概括非洲。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位于大西洋沿岸,王强工作的中塞友好医院位于弗里敦郊区,第一天工作他便有些傻眼:医院仅1名当地黑人医生,也就是该院的院长卡奴。医疗设备设施更是缺乏,很多由中国援助的医疗器械由于当地医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已是残缺不齐,仅有的一台CT机核心零件已被盗,只剩下一台空壳子,眼科就一台裂隙灯勉强能用。糟糕的是,缺水缺电是常态。一场本可以20几分钟完成的白内障手术,因为中途遭遇2次停电,花了1个小时。
塞拉里昂医疗资源极度缺乏,并且收费较高,一般老百姓根本负担不起。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王强与卡奴院长再三沟通后,给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做了免费手术。由于没有专业的眼科助手和眼科器械,经过反复斟酌、与麻醉师和国内专家多次研究商讨后,王强用普外科最小的手术剪、最细的手术缝线自制拉钩,在卡奴院长、医疗队麻醉师邹志鸿的协助下,为16岁的女孩Rugiatu Bah做了泪腺肿瘤摘除术,这是国内常见、却是塞拉里昂第一台眼眶肿瘤手术。“China!Good!”这是当地人民见到医疗队后最常用的招呼用语。
援非的一年时间里,王强还完成了塞拉利昂第一例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白内障复明300余人等工作,让更多塞拉利昂人的视界更清晰,其事迹被央视、新华非洲等多家媒体报道,个人荣获湖南省卫计委三等功。但这期间,医疗队近一半的队友感染了疟疾,40℃的高热、惊厥、血尿、呕吐,这些症状足以打垮一个青壮年,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救死扶伤。
何雨洁:勇敢的沅澧之花
常德参加援非医疗工作以来,何雨洁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性。2003年的中秋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但这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何雨洁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带着亲人的牵挂与国家的托付,经过三次飞行,来到万里之遥的非洲内陆小国津巴布韦。在这里,她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
何雨洁正对当地技术骨干进行指导
津巴布韦原是英属殖民地,1980年才独立建国。国内自然环境旖旎,常年林木青翠、繁花似锦,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是南部非洲着名的旅游城市。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背后,是陷于崩溃的经济和贫困的国民。医疗队正好赶上了该国经济形势极度恶化时期,各种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贫穷还带来社会治安恶劣、教育水平较差、人才流失严重等社会矛盾。何雨洁所在的中央医院是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仅有的两家政府医院之一,也是该国最大最好的医院,硬件设施基本由西方发达国家捐赠,比较先进,但医生是稀有的“国宝”。援非的第一年,整个医院放射科仅有何雨洁、一名罗马尼亚医生、一名当地实习生3名工作人员,并且只有她会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到了第二年,连罗马尼亚医生也走了,工作强度愈发加大。为了每天接诊更多的病人,她被动养成了少喝水、快速吃早饭、口袋里放一枚熟鸡蛋以备不时之需的生活习惯。她还为当地培养了10多名技术骨干,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做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各种造影检查以及出具诊断报告。
因医术精湛、待人和蔼,不少外地病友慕名而来,也有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前来学习请教,何雨洁总是给予毫无保留的帮助。在津巴布韦,除却忙碌的工作,她经历过生活物资短缺,需要互通信息四处“抢购”;被歹徒入室武装抢劫、生死一线;津巴布韦还是世界艾滋病第三大高发区,大部分医疗队员都先后在对病人的检查及手术中不小心扎破过自己的手指,医疗风险是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但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吓走何雨洁和她的队友们。历险后她若无其事地去上班,在国内学过八年的太极拳的她还坚持早起打拳锻炼,吸引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
回国前夕,中央医院破例为何雨洁举办了欢送会,津巴布韦放射协会主席DR .C.M.HOVE更亲自书写了鉴定信,高度肯定了她的工作。
从沅澧之滨走出去的援藏援非优秀医疗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四人只是我们了解医疗援助工作的一个窗口。医道无界,卫生健康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先行者,今后的路,我们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