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绘新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发展掠影

    桃花源里绘新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发展掠影

    发布日期:2019-09-17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

    2019北京世园会湖南园,以“湘遇·桃花源”为主题,表现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展示湖南富饶美丽的幸福家园,受到追捧。

    而在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所在地常德,把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新的追求,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实现一次次飞跃,取得历史性成就。

    地处洞庭湖西部的常德,过去深受水害,十年九涝,而且历经战火,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常德获得新生,治理水患,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桃花源”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美丽新画卷,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70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常德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个新台阶,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2018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94.2亿元,是1952年的585倍、1978年的145倍。

    消除水患保安澜

    9月初的西洞庭湖烟波浩渺,鸥鸟翱翔。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刘克欢带领一些成员,划船来到西洞庭湖半边湖,打捞湖面垃圾。看着湖上自由飞翔的水鸟,他一脸兴奋的说:“欧美黑杨砍伐以后,西洞庭湖的环境一天天变好,螺蛳水草长起来了,小鱼小虾多起来了,候鸟也飞回来了。前几年,湖区遍布欧美黑杨,候鸟不到1万只,现在有3万多只了。” 

    今年55岁的刘克欢曾经围湖万亩养殖螃蟹。西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开展后,他意识到不能“砸子孙饭碗”,主动拆除围网,并加入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带领当地380多名渔民守护西洞庭湖。

    从“吃湖”到“护湖”,刘克欢的转变折射出人水关系的变化。洞庭湖是全国治水重点、难点之一。位于洞庭湖西部的常德,河网密布、水系复杂,“月明五夜愁天旱,雨落三朝怕水淹”。

    新中国成立前,常德每逢洪水,往往“十垸九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与洪水进行了艰苦斗争,防洪能力越来越强。“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湖北公安县黄金大垸决口,江水直逼安乡。如果挡不住,洪水将席卷安乡,横扫洞庭。2000多名解放军官兵和4000多名干部群众,经过16天奋战,筑起了43.5米高的堤坝,挡住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回忆起当年抵御洪水的情景,常德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传军记忆犹新。

    为了改变年年抵御洪水的困境,常德人除水患、兴水利,先后完成西洞庭湖堤垸建设、荆江分洪等重大水利工程,系统治理洞庭湖,建设城市防洪圈。现在,常德有独立的防洪圈38个,堤防长达2870公里,沅澧两岸居民与水和睦相处。

    多年与水搏斗的常德人,也形成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近年来,常德水利建设投入每年超1亿元,并对治水提出更高要求,退田还湖,修复生态,化水害为水利。目前,该市已有湿地19.0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常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落实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着力推进洞庭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解决好工业和城镇污水治理等问题,“守护好一江碧水”。

    一度大面积种植的欧美黑杨,严重影响洞庭湖生态系统。2017年底,常德将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5.1万亩欧美黑杨全部砍伐清除。缓冲区和试验区的7.1万亩欧美黑杨,也将在今明两年彻底清除。西洞庭湖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候鸟回归,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中国成立时,常德中心城区总面积仅3.45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建筑主要是窨子屋和吊脚楼。”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武介绍。

    1986年,沅水大桥、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修通,大幅拉开了常德城市骨架。沅水大桥通车时,万人空巷,人们站在桥上高呼:“共产党万岁!”经过70年发展,常德城区面积现已达到9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00万人。城市发展中,常德坚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对建筑物与城市道路距离划定红线,并广建公园、绿地,守住城市绿化、休闲空间。

    水是常德得天独厚的资源,城区水域面积占35.5%。过去,城市粗放式发展破坏了环境,致使污水横流。 进入新世纪,常德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水资源转变,城市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既要安全又要水美。2006年,常德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工程技术,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并积极探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海绵城市。对穿紫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恢复中断近40年的穿紫河通航,将环湖水岸打造成沙滩公园,建设马拉松赛道,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

    现在的常德,半城山水半城楼,生活在这里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家住城东片区的辛建平是一名“老常德”,对今天的大美家园赞不绝口:“城东片区提质改造拉通了建设路,在穿紫河边修建了永安公园。以前送孙子到东升小学读书,一堵车就半个小时,如今走建设路,5分钟到校。现在吃完晚饭就去永安公园,小朋友每天玩得不想回家。”

    生态优先促发展

    设在常德的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生产的塔机,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占全球细分市场份额40%;“迪文屏”等品牌,成为工业GUI(图形用户接口)等领域全球知名品牌;常德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常德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常德是远近闻名的粮仓、茶乡、烟都、纺城、酒市。常德卷烟厂在老厂长谷俊臣卖掉贺龙元帅送的吉普车发展起来后,经过三易其址、七轮技改和五次转型,一度顶起了常德工业半边天。

    但过去粗放式发展,影响环境,不可持续。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坚持生态优先,严把环境准入关,决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决不要黑色的GDP。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许平介绍,2017年以来,常德先后关闭“散、乱、污”工业企业190家,整改101家。仅2018年,就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选址不当的项目16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个。

    近年来,常德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过剩产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围绕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产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打造新的产业航母群。

    常德不断蓄力,改变了产业发展格局,从“一烟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中国医药、上海复星、法国施耐德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先后落户常德。今年上半年,常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达46%、35.2%,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增速达到30%以上。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站在新的起点上,常德将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与产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变革中,找到桃花源里天人合一的发展新境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